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被大风吹倒”。当我接到本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时,内心深处便被一个问题紧紧揪住:何为梦想?破茧成蝶,是虫的渴望;绽放枝头,是花的追求;凌云直上,是鹰的壮志;飞向南方,是雁的使命。可我的梦想,又在哪里?
在思考和求索的道路上,一本名为《不被大风吹倒》的书为我指引了方向,莫言在书中那句“风越大,越不能跑,要顶住”,如同惊雷一般,瞬间击中我的心。是啊,或许我们一时说不清梦想究竟是什么,甚至尚未找到明确的方向,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只要扛住大风,我们便一定在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行。
一、个人成长,在风中找方向
五年前,我怀揣着对行业的憧憬,踏入职场,成为一名新媒体编辑。那时的我,满心都是对文字的敬畏和了解行业的急迫。精心编辑文章,策划新媒体产品是我的日常,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努力,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发现,新媒体编辑所依靠的技术更新换代极快。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大风”吹倒,甚至被机器人替代。
迷茫与焦虑如影随形,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品质交通陇原行”的采访活动。时间的紧迫,专业记者老师的压迫感,以及初次独当一面的紧张,这一切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让我几乎退缩。但幸运的是,我抗住了,加上同事和记者的帮助,最终,一篇篇高质量的报道和短视频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一刻,记者生涯的大门正式为我敞开。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大风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迎风而立的勇气,有克服千难万险的决心。我们要像莫言笔下的爷爷一样,在狂风中稳稳地站着,不被吹倒。风起时,我迎风而立;风停时,我将以更舒展的姿态向着阳光。
二、携手同行,在风中克难关
后来,我被调整至网络信息科,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内心的狂风再次肆虐而来。
但幸运的是,这场大风并没有持续太久。我的直接领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他不仅精通技术,更是一位出色的导师。了解到我的困境后,他帮助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从基础的网络架构到系统运行,一步步引领我走进这个陌生的领域。科室的同事们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虽然没有一起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帮助和支持,让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岗位。我深知,“不被大风吹倒”,不仅需要个人的坚韧和勇气,更需要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在风中,我们携手同行,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克服难关。
三、传承精神,在风中守初心
1952年,在嘉峪关的戈壁荒漠上,以郑占乾为代表的第一代公路人,怀揣着对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开启了他们的征程。他们战风沙、斗严寒、抗酷暑,用双手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最终成活的八棵白杨树如同坚韧的战士,在历史的“大风”中,以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挺立至今。戈壁上的公路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与“风吹石头跑”的大风搏斗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想到这里,曾经去一线采访的一幕幕出现在我眼前,他们或在烈日下检查道路状况,或在寒风中清理积雪,或在夜色中维修设施。每一个身影都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高大。他们用自己的背影告诉我:无论风有多猛,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将他们吹倒。
如今,我已不再害怕大风,因为我知道,心如巨石,八风不动。在甘肃交通的数智化发展中,我将继续传承“八棵树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我也相信,在一代代甘肃交通人的坚守和传承下,甘肃的交通事业一定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中心第一党支部 文梓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