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交通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睿就我省交通保障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 国新办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指出,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以超常的决心和举措,坚决打赢打好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经过各有关方面艰苦卓绝的合力攻坚,交通扶贫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已基本完成“两通”任务。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20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到2020年8月底,已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
李睿在回答记者提问中,对我省脱贫攻坚交通保障情况、交通建设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及脱贫攻坚方面成效进行了介绍。
▲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睿(徐想 摄)
中国交通报记者 马士茹(焦非 摄)
请问甘肃在脱贫攻坚方面的任务完成情况是怎么样的?今年将重点聚焦哪些脱贫攻坚任务?
李睿:甘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甘肃的脱贫攻坚,国家部委、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东部协作省市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交通部门把交通脱贫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7年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7万公里,平均每年建成1万公里以上。2017年,我们提前两年实现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2019年底,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了客车,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2.09万公里,贫困地区群众出行的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当前正是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克服新冠疫情和近期的水毁灾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交通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加快推进村组道路建设,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凤凰卫视记者 倪晓雯(焦非 摄)
我们知道甘肃省是旅游大省,请问交通建设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及脱贫攻坚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睿:甘肃地处黄土、青藏、蒙古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多元历史文化和多类自然风光以及多种民族风情,使甘肃成为旅游大省。为促进旅游发展,我们加快推进交旅融合,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年底,20个大景区中,有17个通高速路(一级公路),5个5A级旅游景区都通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90%以上的4A级旅游景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80%以上的3A级旅游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全部通硬化路。
据统计,甘肃全省70%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省委省政府把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在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同时,也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新的产业发展途径。为此,交通部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在保证建制村实现“两通”基础上,累计建成1890公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成6000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组道路,并加快推进村组道路的建设,广泛推行“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模式,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路通了,群众的出行也方便了,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依托建成的农村公路,酒泉市建成了千亩戈壁农业产业园,静宁的苹果、武山的蔬菜、定西的中药材,这些甘肃农产品走出了大山,畅销全国。目前全省累计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1053个,打造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0多条,近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25%以上,带动了全省55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榆中县的城关镇李家庄村通过种菜养花、餐饮娱乐、生态采摘、赏花休闲、栖云小镇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带动周边3个村的2000多户、8000余人共同致富。陇南康县自然风景秀丽,但是原来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秀美村庄和乡土文化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乡村旅游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让我们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